法律分析:
號販子涉嫌違法,替人排隊掛號不構成犯罪。
法律依據:
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
第五十二條 倒賣車票、船票、航空客票、文藝演出票、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、憑證的,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;情節較輕的,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。
根據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第二十三條,號販子因擾亂機關、團體、企業、事業單位秩序而被處罰。情節較重的,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;聚眾實施擾亂行為的,首要分子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。
在某些情況下,號販子可能因制作使用搶號軟件而被以“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”判處刑罰,但這屬于個別案例。
盡管《刑法》對倒賣車票、船票的票販子有明確入罪規定,但對倒賣醫療機構掛號憑證的號販子沒有針對性規定。這意味著,在大多數情況下,號販子的行為還是依據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進行處罰。
有觀點提出,讓號販子入刑應提上議程,以填補刑法在打擊號販子方面的空白。目前,對號販子的法律懲處主要是根據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進行,但這種處罰明顯較輕,難以對號販子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。
早上8點鐘,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是人頭攢動,從全國各地前來看病就診的人絡繹不絕,而在距離醫院門診部200米遠的一處暗巷中,兩名男子鬼鬼祟祟地說著什么,一次專家號的“倒賣”交易正在隱秘進行。
“全部趴下!警察!”突然,幾名便衣警察從兩頭沖進暗巷,將兩名男子迅速控制——這是成都武侯公安聯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部署開展的涉醫“號販子”犯罪團伙集中收網行動中的一幕。
本次行動先后抓獲“號販子”50余人。
“號販子”到底是如何搶占號源致使群眾掛號難?隨著這起全省最大的“號串串”案告破,細節浮出了水面。5月28日,專案組民警揭秘了該案的偵破過程。
015年11月,華西醫院順勢推出了集預約掛號、候診查詢、門診繳費等線上服務于一體的“華醫通”APP,這一舉措讓通宵排隊掛號成為過去式,網上實名預約制掛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“號販子”搶號、占號的情況得到改善。
然而,依然有部分患者為省事、圖方便,抱著“拿錢消災”的想法尋找“號販子”,這也就給了“號販子”鉆空子的機會。他們順勢升級為“電子黃牛”,通過技術手段模擬掛號操作惡意搶占號源,致使華西醫院“掛號難”問題再次出現。
華西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石銳稱,院方在對“華醫通”APP的運維管理和監測過程中,發現有不法分子利用外掛軟件惡意搶占就診號源。
為最大限度地遏制“號販子”搶號,院方在不斷升級優化系統的同時,與武侯警方加大了案件研判和調查力度,并于2023年底成功挖掘出兩個利用“外掛”程序惡意搶號、占號的“號販子”犯罪團伙。
隨后,武侯分局迅即成立專案組,會同華西醫院主動對接檢察院、法院等單位,組織召開部門會商會、案情分析會等會議12次,深度剖析打擊治理難點,全力開展線索收集、走訪調查等各項工作,并于今年4月中旬開展集中收網行動,將兩個團伙一網打盡,現場查獲用于搶號、占號的手機、電腦等作案工具若干。
目前,以吳某、許某為首的兩個“號販子”犯罪團伙中有19人因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依法刑事拘留,其余30余人被依法行政處罰。
在隨后的審訊調查中,專案組發現這兩個團伙對華西醫院的放號流程、時間等信息研究得十分透徹,專門編寫制作了自動監測號源、實施搶掛號的“外掛”軟件。
在此基礎上,團伙內負責在前端呲活的“攬客員”每天在網絡社交平臺上發布“華西專家號”代掛號的消息,將患者私信留下的信息和數據反饋給后臺“指揮員”,再由“指揮員”利用“外掛”軟件提前“霸占”號源,最后通過收取100至2000元不等的高價“服務費”將號源倒賣給患者。目前,警方已掌握到兩個團伙共搶占華西醫院知名專家號7000余次。
“此次警方打掉兩個涉醫‘號販子’團伙系四川首例,為后續同類案件的偵辦工作提供了一定遵循。”華西壩派出所所長潘恒如是說。
我們用專業的法律知識,相似判例來幫您解答,快速達成您的訴求